
近20年来,我国铝加工业在发展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产品和新材料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,使我国的铝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有所提高,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(1)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低。尽管部分铝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,使我国部分铝加工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,但是综合技术水平仍偏低,设备陈旧、技术老化、生产效率低、能耗高、原辅材料消耗多、污染严重,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。航空工业急需的特殊产品,有些尚在攻关、试制、试生产,许多还不能批量生产,高纯、高强、高韧铝合金等基本依赖进口。
(2)产品品种规格状态不全,新材料、新技术少。铝合金品种、规格、状态的数量是一个国家铝加工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。在合金牌号和状态方面,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。目前我国铝合金有143个牌号,且性能相近的重复牌号多,而美国有356个。我国铝合金热处理状态除基本5种外,派生的仅34种美国铝合金状态除基本5种外,加上派生的有60多种。在材料品种和规格方面,国内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更大,如美国在1974年成熟应用的7050合金预拉伸厚板规格已达到120mm,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190mm,目前已经达到200mm以上。而我国研制的7050-T74铝合金厚板最大规格为40mm,且没有批量生产。一些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,如高强高韧合金、高强耐腐蚀合金、耐热合金、铝锂合金、铝钪合金,各种短纤维、晶须、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,非晶及纳米晶材料,超塑材料等国内都还没有形成生产能力;在喷射成形、半固态成形、纳米晶制备、铝液的超声处理、电磁铸造等材料制备技术方面,国内仍没有突破工程化技术关键。这些新材料、新技术在我国大多仍处于实验室
研究阶段,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相当大的差距,实现产业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。
我国铝加工企业的供货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,传统合金的供货状态不全、规格偏小,第四代高强耐损伤合金目前还没有供货能力。